导入数据...
四川长江职业学院:从“青年交流”到“协同育人”,探索川港高校合作新路径
时间:2025-09-26 09:30:24   来源:人民日报

自2010年建校起,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,系统谋划、整体推进川港教育合作。2013年,四川省教育厅将“四川大学生香港行”日常办公室设在学校,标志着学校与香港院校的教育交流合作驶入快车道。15年间,学校联动两地百所院校上万人次参与,形成规模大、持续长、有深度的互访交流新格局。2018年,学校创新开展面向两地职业教育群体“三性三基三校准”的教育创新与实践,走出了一条与香港院校协同育人的新路。2021年,学校成为四川首批川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基地。

瞄准半数以上的香港专才教育群体,学校与香港职业训练局、香港东华学院等深度合作,作为发起单位牵头成立川港职业与应用教育联盟、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川港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,利用四川与香港两地资源优势,为香港学生打开一扇了解祖国发展的窗口,培养学生全球职业胜任力。

学校坚持“政治性+职业性+发展性”三性理念:通过两地认可的“通识学分课程学习+专业实习+就业创业”模式,开发融入新时代伟大实践、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等专题学习模块,在校内搭建川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、川港青年企业家发展中心等平台,规划蓉港产教融合园,升级“人才公寓+孵化+导师+基金”一体化创新创业社区。与香港企业深度合作,加入“民航人才培育联盟”,为粤港澳大湾区民航人才培养贡献力量。

学校搭建“教育交流+文化体验+实习实践”三类基地:整合各方资源,建设多个教育交流、文化体验、实习实践基地,组织“青年发展工作坊”“藏纸、漆艺非遗传承活动”“中小学义教”等沉浸式体验性活动上千场。

学校建立“专业建设、课程教学、学生发展”三层校准:通过专业建设、课程教学、学生发展层面,实施造空间、动结构、建模块、创环境,坚持“课程共授、学分互认、师资共培”,与香港院校开发实施省级平台课程1门、通识课程6门,选派384名教师赴港访学研修,拓展两地学习空间,创建多维学习关系。

经过多年探索,学校在与香港院校携手共育两地青年学生上取得了一定成果,实现了从“单向交流、注重感悟”向“双向互动、烙印身心”的转变,从“呵护式”活动向课程学习与课堂“真实体验”的转变,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两地教育实际的人才培养新路径。

编辑:黄国兵 钟艺(实习)